焦點訪談丨活起來 火起來 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何被喚醒?

bob老哥官网

1、“bob老哥官网”「NEU租房」步行NEU·室内洗衣烘干·三室3b1b·

2、“bob老哥官网”2019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减法”

3、“bob老哥官网”林奕华携手金奖三影后舞台映画搬上大银幕

  在端午這樣一個傳統節日,我們會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包,這些傳統習俗最短也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們曾經怎么過節、如何生活?這些留下了許多痕跡,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度重視,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督裹c訪談》欄目推出系列節目“活起來、火起來”,聚焦博物館和老街古村里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端午時節,一場以“端午習俗”為主題的游學活動正在漢中博物館里進行。在博物館青銅器展區,老師帶著同學們找到了千年前古人過節時用到的器具。找尋完傳統文化的印記,在幾位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同學們開始了自己的端午儀式。點上香爐,做一個艾草花束,最后在額上點上雄黃。穿越千年的時間,在博物館里體驗這些自古流傳的習俗,同學們和古人相遇在了端午這個節日。

  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中是漢江的發源地,也是漢文化的發祥地,諸多文物和古跡,都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延綿不絕。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漢中博物館時指出: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這幾年,每到中國傳統節日,漢中市博物館都會舉辦特色活動,春節尋龍,元宵猜謎、投壺,清明上巳點茶印染,從文物身上找尋傳統的印記。

  六月的周末,山西運城博物館剛開門,大廳里就排起了長隊。隊伍最前面,每個人都領到了一個精致的小本子,可以蓋上漂亮的印章。運城13個縣共有10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卡集章,則是今天許多年輕人出游時的新愛好。這兩年,運城博物館也推出了自己的文旅印章,許多人都被這些印章吸引而來。

  從4500萬年前類人猿的下顎化石開始,運城博物館的藏品講述了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和傳承。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運城博物館考察時強調,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如何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這兩年,博物館進行了許多嘗試。增加二維碼提供輔助信息,增設AI語音設備提供講解,采集文物數據,讓公眾利用3D互動畫面近距離觀賞細節。不過對許多現場參觀者來說,要了解展品背后的歷史和故事,他們更希望有專門的人帶領參觀。

  2022年,運城博物館一年的參觀人數大約15萬人次,2023年增長到40萬人次。原本館里的講解員無法滿足這么多參觀者的需求,一支志愿者講解團成為許多觀眾跟隨的對象。

  怎么讓參觀者更好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館會定期組織講解員進行學習、考核,志愿者們還會相互交流講解內容,學習專業知識,對每一個講解的故事精雕細琢。

  為了更好地利用館藏文物,每隔一段時間,運城博物館不僅會對展出的文物進行替換,這兩年還與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了解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最近,博物館正在對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展品進行調整,把合作院校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的同學們請到了館里。這幾年,他們一直在運城進行考古發掘,在師村遺址發現了當時人們用陶土和石頭制作的蠶蛹形狀物品,證明了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已經開始養蠶繅絲。他們考古出土的成果,就在博物館展出。

  運城博物館不斷挖掘文物價值,用更專業的知識滿足更多觀眾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還有一些博物館,則在探索展陳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打造沉浸式的參觀體驗。

  揚州大運河,中國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關注大運河,指出: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2021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如同一艘停泊在古運河邊的大船,請大家來領略中國大運河的魅力。

  在第一個展廳,觀眾們走進5D體驗展區,仿佛登上一艘快船,從杭州出發,一路北上,經過蘇州、常州、揚州,途經徐州窯灣古醬園,來到滄州,從天津的三岔河,最終抵達北京。日行千里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

  汪方慕顏和她的同學是揚州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最近他們研究的課題就是如何活態傳承運河文化,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他們找到了理想的觀摩案例。在復刻的沙飛船里,他們體會大運河上乘坐豪華客船出行的舒適與愜意。在實景打造的運河街肆,他們一路感受大運河沿岸的市井民生。

  在博物館地下一層,還有一個特殊展廳,運河迷蹤展,與其說這是一個展覽,更不如說是一次密室體驗,這也是汪方慕顏和她的朋友這次到博物館最想體驗的項目。密室里的每一關,都運用虛擬影像和實際模型相結合的手段,在玩家探索的同時,學習和掌握古代中國人是怎么利用運河溝通南北、活躍經濟的。通關后,每個人這一路上過關的選項會被記錄后打分,了解知識越全面,分數就越高。

  把文化融入場景中,把知識藏在展品背后,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充分利用了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與運河有關的科學技術,呈現了大運河承載的豐富文化和內涵,從2021年開館后,每到節假日幾乎總是提前約滿。

  6月8日,湖南博物院推出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多媒體大展,觀眾在虛擬數字藝術與實體空間里感受漢代文化,和珍稀文物親密接觸。

  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小學生們把簡牘上記載的故事排練成劇,搬上博物館的舞臺。

  在河南殷墟博物館,車馬坑發掘現場被搬到了展廳里,考古工作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 【編輯:何穎】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