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bg官方平台

1、“bg官方平台”路虎全新一代揽胜推混动及纯电动版本

2、“bg官方平台”网评:小行星来袭,我们怎么办?

3、“bg官方平台”人大代表马化腾:建一站式平台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长

  

  ◇2021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取消GDP考核,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一系列改革舉措先行先試,構建起保護綠水青山的“四梁八柱”。自2016年列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貴州已有13個方面、30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向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購買服務,以2018年地方政府統計數據為基準,對5個試點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進行核算,初步探索出一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各地“生態家底”有了一個可以進行數據對比的衡量依據。

  江口縣創新建立“梵凈生態賬戶”,針對農戶、個體工商戶等5類客戶主體,金融機構從生態資產、生態經營等多個維度采集客戶主體信息,換算成生態積分后作為評級授信、利率定價的重要依據。

  貴州全省法院優化設置了34個環境保護法庭,將綠水青山納入司法管轄。在全國率先探索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首創發布生態環境保護檢察白皮書,檢察機關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公益訴訟檢察全過程。

視頻: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來源:《瞭望》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趙新兵 王麗 汪軍

  2021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2022年初,《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出臺,正式賦予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戰略定位,要求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科學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構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貴州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2022年11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印發《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實施方案》,制定36項重點任務、49項重點任務清單,從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創新生態建設機制等方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持續走深走實。

  從脆弱生態到綠滿黔山,貴州正煥然一新成為美麗富饒的黔山秀水?!百F州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加快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奮力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辟F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麟表示,貴州將不斷在提升生態系統質量上出新績、在污染防治攻堅上出新績、在綠色低碳轉型上出新績、在拓寬“兩山”轉化路徑上出新績、在創新綠色制度上出新績、在弘揚生態文化上出新績,努力開創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貴州省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梯田(2024年5月19日攝) 楊文斌攝 / 本刊

  厚植生態家底 蓄積發展動能

  擁有厚實的“生態家底”,是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貴州不斷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科學推進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厚植“生態家底”,蓄積發展動能。

  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取消GDP考核,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一系列改革舉措先行先試,構建起保護綠水青山的“四梁八柱”。自2016年列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貴州已有13個方面、30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

  生態修復讓荒漠復綠。2018年以來,貴州加大對烏江、紅水河等流域,以及烏蒙山區、武陵山區等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2022年,中國山水工程被聯合國評為首批“世界十大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貴州開展的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名列其中。

  春日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花江鎮峽谷村,山旮旯、石縫間,成片花椒樹郁郁蔥蔥?!爸袊卫硎促F州、貴州治理石漠化看關嶺”,關嶺縣副縣長李光明介紹,石漠化面積曾高達全縣國土面積的84%,經過多年持續綜合施策,如今已降至20%以下。

  根據貴州省林業局數據,2005年全省石漠化面積為3.76萬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減少至1.5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巖溶地區石漠化面積減少數量最多、幅度最大的省份,重度和極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幅超60%,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生活治污改善環境質量。武陵山深處的思南縣有“烏江明珠”之美譽。2023年,思南縣交出這樣一張“生態成績單”: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8.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森林覆蓋率超60%,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貴州通過加強城市污水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等,不斷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2024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98.6%,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森林覆蓋率達63%。

  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通過大力實施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整治,貴州在全國率先以縣為單位,整體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目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100%,基本建成“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體系。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以來,貴州爭取各級各類資金95364萬元,用于支持各地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及生活污水治理。同時,以村民自用、生態消納、農田灌溉等為主要途徑,在全省9個市(州)11個村開展試點,探索推進山地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

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平山鎮中山社區農戶在田里搬運辣椒苗(2024 年4 月20日攝)韓賢普攝 / 本刊

  建強轉綠鏈條 實現生態變現

  生態環境實現“高顏值”,經濟發展能否實現“高產值”?以產業化利用、市場化交易、價值化補償為重點,貴州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培育更多生態產品走向市場。

  探索核算機制摸清生態家底。為率先在生態產品“度量難”上取得新突破,貴州提出在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基礎上,摸清生態產品數量質量等底數。2020年以來,在赤水市、大方縣、江口縣、雷山縣、都勻市率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向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購買服務,以2018年地方政府統計數據為基準,對5個試點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進行核算,初步探索出一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各地“生態家底”有了一個可以進行數據對比的衡量依據。

  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下的江口縣,第三方編制出縣域GEP核算指標體系,形成以生態系統物質供給、調節服務、文化服務為主的3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體系。江口縣綠色發展中心主任羅興隆介紹,從2018年以來的數據分析,每年的GEP大約是GDP的5倍。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在5個試點縣取得成效基礎上,2022年印發實施《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部署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等6個方面重點任務。2023年,正式掛牌成立貴州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在溢價中創造更多“金山銀山”。

  價值變現讓生態“顏值”變“產值”。被譽為“西南竹?!钡某嗨?,有竹林132.8萬畝。當地圍繞竹子做“綠色文章”,每畝一年可產1噸竹原料,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73億元。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從“數據”到“經濟”,靠的是產業培育、產品輸出。700余萬畝茶葉、210余萬畝刺梨……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積92.5%的貴州,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生態底色”增加了“經濟成色”,全省綠色經濟占比從2017年的37%增長到2023年的46%。

  跨區域補償煥發生態價值。貴州有25個縣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23年初,貴州出臺《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完善分類補償制度、健全綜合補償制度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

  近五年,中央下達貴州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從42.2億元增加到62.5億元,年均增長8%,累計補助268億元,補助規模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前三。此外,貴州探索通過贖買、置換等方式調整商品林。2021年至2025年每年贖買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約1.6萬畝。貴州還加強與長江、珠江中下游地區省份協調聯動,積極探索西江、都柳江等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茶農和體驗采茶的游客在貴州省鳳岡縣永安鎮田壩社區生態茶園基地采摘春茶(2024年3月16日攝)楊楹攝 / 本刊

  創新雙碳機制 助推綠色轉型

  走進貴州省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高端產業園里企業一派繁忙。在弗迪電池公司生產車間,4條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產品是響當當的“刀片電池”。這家公司去年產值43億元,帶動1000多人穩定就業。

  貴州堅持把綠色低碳作為高質量發展最優路徑,推進“電動貴州”、數字經濟不斷轉型升級,確保到2027年綠色經濟占比50%以上。

  擦亮“電動貴州”新名片。立足資源優勢、順應產業之變,貴州推進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賽”出發展加速度,積極打響“電動貴州”新名片。通過引進中偉股份等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龍頭”,不斷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貴陽貴安和“開陽—息烽”“甕安—福泉”核心承載區,以及銅仁、“黔西南—六盤水”兩大重點承載區優化布局,產業集群效應不斷凸顯。

  貴州省工信廳數據顯示,目前貴州三元前驅體出貨量占全球市場26%,穩居全球第一;高純硫酸錳、電池用代汞緩蝕劑市場份額達到全國80%以上。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貴州正在打造從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材料到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

  搶抓綠色發展新風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雪山鎮灼甫草場,100余臺“大風車”隨風轉動,源源不斷地產生清潔能源。距離風電場不遠的地方,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這是貴州目前最大的“風光互補”發電場,每年能提供清潔能源電量4.5億千瓦時,與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標煤13.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依托山地多樣地理、氣候條件,貴州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新圖景逐步展現。截至目前,貴州統調風、光新能源發電量達239.7億千瓦時,統調風、光新能源裝機容量占電源總裝機容量比例超過27%,新能源發電利用率達99.51%。

  探索雙碳轉型新路徑。貴州不斷探索新的“降碳”方式,以實現發展“增綠”。江口縣創新建立“梵凈生態賬戶”,針對農戶、個體工商戶等5類客戶主體,金融機構從生態資產、生態經營等多個維度采集客戶主體信息,換算成生態積分后作為評級授信、利率定價的重要依據。

  前段時間,江口兩家公交公司投運新能源車輛,每年可節約燃油65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80噸,憑借生態貢獻,從縣農信社獲得600萬元貸款,利率從8.2%下降到5.5%。

  赤水市于2023年成立貴州首個森林碳匯管理局,局長李陽冰介紹,依托豐富竹資源,管理局組織開展林業固碳增匯工作,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和碳匯增量。今年4月,貴州省完成首批省級林業碳票交易簽約,10張林業碳票涉及林地1.3萬余畝,監測期碳減排量12.37萬噸,交易金額約50萬元。

  運用法治力量 筑牢保護屏障

  初夏紅楓湖,碧波倒影,湖畔山色蔥蘢、花團錦簇。作為飲用水水源地,紅楓湖滋養著數百萬貴陽市民,如今取水口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然而十多年前,整個湖面發生藍藻,水質急劇惡化。

  為了不讓“水缸”變“染缸”,2007年全國首家環保法庭在紅楓湖畔揭牌。當年12月,環保法庭“第一把火”燒向了紅楓湖上游的排放元兇——貴州天峰化工,污染源徹底得以清除。

  “司法力量介入,就是‘鐵拳’震懾?!鼻彐偸腥嗣穹ㄔ焊痹洪L劉海英說,十多年來,法院見證了人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企業生產行為更加“綠色”,同時也見證貴州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司法體系更加成熟。

  健全建強生態司法體系。貴州全省法院優化設置了34個環境保護法庭,將綠水青山納入司法管轄。在全國率先探索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首創發布生態環境保護檢察白皮書,檢察機關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公益訴訟檢察全過程。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2021年8月,干流構皮灘水電站河段內出現大量漂浮物,經調查發現,漂浮物來源涉及貴陽、遵義、黔南州三地多個區縣。貴州省人民檢察院于2021年12月成立專案組,從全省抽調60余名業務骨干,采取省市縣三級聯動一體化辦案模式集中辦理。

  貴州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肖俊說,通過專案集中辦理,各方達成跨行業跨部門協同治理的共識,形成檢察機關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抓統籌、縣河長制辦公室協調推進、相關責任部門負責落實的河流治理模式,既形成治理合力,又建立了長效機制。

  地方法規提升法治約束力?!躲~仁市梵凈山保護條例》《畢節市韭菜坪景區保護條例》……貴州陸續出臺一系列地方性法規,用法治力量保護生態環境。

  2011年,貴州出臺全國首部省級層面針對流域保護和治理的法規《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開創了“一河一法規”的立法形式。2019年,貴州出臺《貴州省古樹名木大樹保護條例》。2019年,《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成為全國第一部生態環境保護省級地方性法規,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上具有標志性意義。2021年,聯合云南、四川開展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立法,首創“共同決定+條例”的立法模式,實現區域立法從“聯動”到“共立”的躍升,為全國開展流域保護共同立法提供了新模式。

  跨省聯動共守流域安全。貴州與鄰省(市)聯動,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聯合巡查督察和聯合執法,從“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到“攥指成拳招招管用”,河湖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地處貴州、云南、廣西三省(區)接合部的萬峰湖,是“珠三角”重要水源,過去水質一度惡化成劣Ⅴ類黑臭水體。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原因是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近年來,通過檢察公益訴訟,三省(區)五縣(市)黨委政府對跨區劃流域治理高度重視,集中行政資源和各方力量,“一攬子”解決了治理難題。

  黔桂滇三省(區)五縣(市)萬峰湖聯合執法指揮部副指揮長、貴州省興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世友說,三省(區)從各地生態環境、公安、水務、交通運輸等部門抽調數十名執法人員,集中力量開展聯合執法,跨區域聯動保護已成常態化。

  新時代貴州牢牢抓住優良生態環境這一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不斷激發新活力、蓄積新動能,正奮力在高質量發展新征途上,走出一條寬廣的綠色發展之路。

【編輯:唐煒妮】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