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泰中文化交流淵源知多少?

顶盛体育是不是关了下载

1、“顶盛体育是不是关了下载”《奔跑吧》新阵容首撕名牌迎“夜之精灵”争夺战

2、“顶盛体育是不是关了下载”广发策略:2019年增值税下调对A股整体影响几何?

3、“顶盛体育是不是关了下载”比特币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6000美元

  中新社曼谷6月3日電 題:泰中文化交流淵源知多少?

  ——專訪泰國前國會主席、泰國中華文促會主席頗欽

  中新社記者 李映民

  泰國中華文化促進會日前在曼谷成立,泰國前國會主席就任首任主席。中泰兩國之間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自古以來,中華文化與泰國文化一直相互影響。泰國中華文化促進會的成立,再次喚起人們對中泰文化交流歷史源流的探尋。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有何特點?新時代中泰文化交流有何新趨勢?其在促進泰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如何?近日,頗欽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有何特點?

  頗欽:泰中兩國文明源遠流長,文化淵源相通,歷來就存在著密切的互鑒。從歷史的煙云中,可發現兩國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印記。

  泰中文化交流有三個特點:一是源遠流長、歷史久遠,二是內容豐富多彩,三是現代更加深入、全面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吳國曾派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出使東南亞國家。在他們回國后撰寫的著作《扶南異物志》中,均提及到達當時的“金陳國”,即今泰國的佛統、素攀、叻丕一帶。

  元朝時期,泰國素可泰王朝蘭甘亨國王曾6次派遣使節訪問中國,還邀請數百名中國陶瓷工匠到素可泰開窯傳藝。泰國工匠學習中國的制瓷技術后,燒制出了馳名東南亞的宋加洛陶器。

  中國的陶瓷和絲綢很早就傳入泰國,元明清三朝向泰國和東南亞國家輸出了大量的陶瓷和絲綢。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航行中,曾三次到達泰國,帶來了中國的絲綢和青花瓷器,泰國華僑把阿瑜陀耶城里的帕南車寺改稱三寶公廟,以紀念鄭和。

泰國三寶公廟內的鄭和神像威武莊嚴。蔣振江 攝

  1802年,《三國演義》在泰國翻譯出版,泰文譯名為《三國》,流傳至今。該書在泰國家喻戶曉,流傳200多年來,已成為泰國傳統文學經典,對泰國文學產生深遠影響。泰國著名的大王宮是曼谷王朝拉瑪一世的王宮,是由中國工匠負責建造的,4個宮門前,各放置了一對高大的中國石獅子。在拉瑪四世寢宮的大門兩側有一幅大型中文對聯:“永保巖疆,施德化?!?。在對聯的內側,是八幅方形彩色中國畫,有八仙過海圖、觀音送子圖、龍飛鳳舞圖等,是中國繪畫和建筑藝術元素的體現。

  進入20世紀,隨著泰中關系的全面發展,兩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廣州雜技團赴泰國訪問演出,泰國普密蓬國王伉儷出席并觀看首場演出。

  此后,泰中兩國各類文化藝術友好代表團互訪不斷。自1975年以來,近千個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赴泰訪問。與此同時,泰國作家、畫家、電影、圖書協會等代表團也先后赴華訪問,泰國先后派出60多個藝術代表團訪華演出。

  文學作品方面,在1975年泰中建交以后,泰中文學著作被大量翻譯介紹給兩國人民。中國文學及著作,在泰國廣為流傳,比如《家》《儒林外史》《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等。

  泰中影視方面最早合作的項目由泰國正大集團投資,與中國中央電視臺合作創辦《正大綜藝》欄目,該欄目曾火遍全中國。

  2000年以后,泰中影視交流迅速擴大,泰國藝鼎傳媒公司先后把《愛在旅途》《鐵石心腸》等數百部泰國電影、電視劇引入中國,讓中國觀眾認識了泰國電視劇和電影。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兩國文化交流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在兩國舉辦,不斷取得成功。在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互鑒中,兩國文化正發生深層次的融合。

  中新社記者:步入21世紀,中泰文化交流有何值得關注的大事件?

  頗欽:步入21世紀,泰中文化交流有兩個事件值得關注。一個是建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一個是建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和中國派出中文教師實施“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

書法家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為來賓書寫春聯。王國安 攝

  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建立于2012年11月,是中國在東盟國家設立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泰國政要和泰國華社知名人士經常出席該中心舉辦的相關活動。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已成為泰中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和橋梁。

  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建立和“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項目”的實施,成為泰中文化交流發展史上的又一個亮點。

  孔子學院由中國和泰國的大學合作建立。泰國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于2006年8月,目前泰國有孔子學院16所,孔子課堂11所,圍繞漢語推廣和弘揚中華文化開展漢語教學、中文教師培訓、HSK漢語水平考試、中國文化活動、學術研討等。

  從2003年開始,中國每年派出中文教師志愿者到泰國,在大中小學校擔任中文教師。20余年來,參與這項名為“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的中國教師人數已超過2萬名,他們的足跡遍及泰國城鄉的大中小學校,極大地促進了泰國中文教育的發展。

  中新社記者:新時代泰中文化交流有何新趨勢?其在促進泰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如何?

  頗欽:數字領域已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領域。直播平臺成為分享經驗、促進泰中民眾聯系的強大工具,為兩國文化交流帶來新的動力,同時也將文化交流的影響力擴展到物理邊界之外,為更深入的參與和合作創造機會。

  此外,泰中合作的一系列教育項目,在彌合兩國文化差異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這些項目吸引許多渴望了解中國的泰國參與者,為未來泰中合作和伙伴關系奠定堅實基礎,促進相互尊重和合作。

2024年4月,泰國中華文化促進會在泰國北柳府舉行第一屆理事會就職典禮,頗欽(右)就任主席。李映民 攝

  泰中文化交流在促進泰國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具有多重作用。通過展示泰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熱情好客,增強泰國軟實力和全球聲譽,突顯文化交流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繁榮方面的重要性。

  我最近在北京走訪,發現許多中國企業把泰國作為進入東盟和全球市場的戰略性入口,這種認知是通過多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建立起來的。通過利用這種強大的聯系,泰國可以吸引投資,推動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泰中兩國之間的商業交流頻繁,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了解泰國。希望更多泰國企業進入中國,與中國企業合作,從而使我們的人民和國家受益。

  總之,文化交流加強了泰中兩國之間的聯系,為共同繁榮和發展鋪平了道路。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兩國面對新的契機,將創造更光明的未來。(完)

  受訪者簡介:

  頗欽·蓬拉軍,法學博士,曾任泰國總理府辦公室部長、泰國內政部長、泰國副總理、泰國國會主席等職,現任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會長、泰國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

【編輯:曹子健】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