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新時代我國開放發展的理論創新

台湾葡萄王官方网站

1、“台湾葡萄王官方网站”李晨回应潮牌商标被注销:尊重并虚心面对结果

2、“台湾葡萄王官方网站”特斯拉要“凉凉”?最大机构股东疯狂抛售81.3%持仓

3、“台湾葡萄王官方网站”美国的不理性将给全球经贸带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深入闡釋了開放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是對我國開放發展內在規律的科學判斷和理論升華,使開放在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層次和水平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進一步強化了擴大對外開放和深化市場化改革的互促互進。

  ◇全面開放新格局內涵豐富,既包括開放范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布局優化、質量提升,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彰顯了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宏大格局,實現了我們黨從指導我國開放到推動世界各國共同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更加注重開放安全的時代命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和安全辯證統一關系的深刻把握。

  文|王德蓉

  在山東港口日照港嵐山港區30 萬噸級油品碼頭,船舶??窟M行卸油作業(2024年3月29日攝)郭緒雷攝 / 本刊

  2023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練就駕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過硬本領”“總結用好我國開放發展的成功經驗,加強對開放工作的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謀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新征程對外開放在理念創新、體制構建、科學布局、路徑選擇、重要原則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學判斷,實現了我們黨對開放發展規律認識的新躍升。

  總結用好新時代我國開放發展的成功經驗,對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開放的重要論述,在新征程上推動對外開放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提出并深入闡釋開放發展理念

  2022年11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深入闡釋了開放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是對我國開放發展內在規律的科學判斷和理論升華,使開放在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層次和水平上。

  開放發展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人類的歷史就是在開放中發展的。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時代越是向前,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就越發突出。

  開放發展理念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從閉關鎖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的積貧積弱,到新中國成立后“一邊倒”和封閉半封閉階段的艱辛探索,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實現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我國與世界關系變遷的實踐證明:要發展壯大,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

  開放發展理念具有深刻的實踐邏輯。開放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針對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等問題提出來的。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對外貿易布局、投資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017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時指出:“我們提出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開放促進我們自身加快制度建設、法規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降低市場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進一步強化了擴大對外開放和深化市場化改革的互促互進。

  這是在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新要求的基礎上,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部署,其總體目標是: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實現開放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擴大開放中樹立正確義利觀,切實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推動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通過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持續推進制度集成創新。2013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分6批設立了上海、廣東、遼寧、海南、山東、北京等2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十年來,國家層面已累計復制推廣了302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各省區市自行推廣復制超過2800項,2018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啟動后也累計發布15批134項制度創新成果。這些制度創新成果涉及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國企改革等方面,促進了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

  我國不斷完善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相關法律,通過立法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不斷健全,不僅提升了對外開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更好爭取了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也有力推動了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2019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正在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打下堅實基礎。全面開放新格局內涵豐富,既包括開放范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布局優化、質量提升,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是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利用外資是我國的長期方針。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還應看到,從貿易大國到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是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新時代以來,我國對外投資穩居全球前三,既助力了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也有利于促進東道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是要堅持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更好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措并舉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中西部地區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是要堅持制造領域開放與服務領域開放更好結合。服務業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深化制造業開放的同時,有序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以及一般制造業和服務業等競爭性領域對外資準入限制和股比限制,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是要堅持向發達國家開放與向發展中國家開放更好結合,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平等互利合作,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進口來源多元化、投資合作伙伴多元化。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是要堅持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更好結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p>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彰顯了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宏大格局,實現了我們黨從指導我國開放到推動世界各國共同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新時代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形成世界共同開放的合力。

  在推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方面,我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以實際行動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發揮核心作用,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強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國際和多邊機制協調配合,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經濟治理機制轉型,對推進金磚合作不斷提出并豐富具有建設性的中國思路;深化區域次區域合作,建設性參與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合作機制,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次區域合作不斷深化拓展。

  在推動新興領域經濟治理規則制定方面,積極推動投資便利化規則制定,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改變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中代表性明顯不足的情況。

  新時代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原則,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依托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深化拓展對外經貿關系。

  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我國強化重點通道建設,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確立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基本架構,推動中歐班列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品牌,正式啟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我國還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高水平建設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區,積極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在貿易投資合作方面,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發展互利共贏的貿易投資合作關系,推動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續的貿易體系,共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此外,我國還持續打造共建“一帶一路”貿易投資平臺,成功舉辦了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投洽會、消博會以及一系列區域性展會,促進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

  我國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自貿朋友圈不斷擴大,自貿協定內容日益豐富,水平不斷提升,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已經初步顯現,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間。

  更加注重開放安全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越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在對外開放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影響國家安全的國內外因素相互交織、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加強,我國開放發展面臨著深層次的風險挑戰。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引進來、走出去在深度、廣度、節奏上都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力也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更加注重開放安全的時代命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和安全辯證統一關系的深刻把握。

  進入新時代,我國著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在更高層次上維護了國家經濟安全。

  在增強自身競爭能力方面,我國從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出發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各類商品要素資源自由流動,提高國內大循環效率;增強供需體系韌性,實現更加安全的發展;把握機遇,以高水平開放務實推進區域性、全球性合作,不斷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合作競爭的主動,從而為統籌發展和安全贏得更大戰略回旋空間。

  在增強開放監管能力方面,我國不斷完善外資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等制度,完善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規體系,豐富貿易救濟等政策工具,提升運用貿易救濟規則的能力和水平,以切實維護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在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方面,我國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構筑與更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風險防控體系,在更高開放水平上動態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當前,我們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新征程上,應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開放發展的成功經驗,切實堅持開放發展的理論創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不斷開辟合作共贏新境界、更好維護開放安全,推動我國對外開放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ā恫t望》2024年第24期 )

【編輯:何穎】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