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華章 | 世界遺產大運河“運載千秋”

澳门浦京注册就送

1、“澳门浦京注册就送”政协委员:“洋种子”大行其道国产种业当自强

2、“澳门浦京注册就送”3000点攻坚战打响一季报将影响A股方向

3、“澳门浦京注册就送”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即将离任两次出使印度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同時,今年6月也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

大運河

  悠悠大運河,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2023年7月,總書記到江蘇考察時強調,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江蘇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積極參與建設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

  作為大運河河道最長、流經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點段最多的省份,江蘇也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區。而今,從江蘇段放眼全流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奔騰千里,千年水脈煥發新生。

  致敬十周年

  全流域考古成果詮釋“運載千秋”

  當下,“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正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舉行,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沉浸式”打卡。這次展覽是向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的致敬,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與中國考古學會大運河考古和保護專業委員會,攜手沿線8省(市)共24家文博、考古單位聯袂推出。

蕭后冠(復制品)

  中國考古學會大運河考古和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策展人林留根表示,展覽匯聚了240余組最新考古出土文物,是大運河全流域考古成果首次集中亮相。他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新時代以來,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開展超過200項運河考古工作,60余項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為延續歷史文脈平添張力,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譜寫新篇。

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護水脈傳文脈

  書寫人文經濟新篇章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p>

  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區,申遺成功十年來,江蘇扛起“原點”擔當,護水脈傳文脈,書寫人文經濟新篇章。

  790公里的大運河江蘇段,至今千里賴通波,船行河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兩岸風景如畫卷般展開。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隋煬帝陵遺址博物館、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一批博物館建成開放,吸引著觀眾紛紛打卡。

  大型交響組歌《大運河》、歌劇《運之河》、舞劇《運·河》《千年運河》、美術精品創作《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等,從不同角度展現運河之美,傳承運河千年文脈,活化運河精神內核。

  唐代官河、蜀岡北門、桑樹腳大型建筑基址等遺址的發掘,揭示了大運河怎樣造就堪稱“天下之盛”的揚州城;淮安板閘是目前發現的全國唯一以木板襯底的水閘遺址,見證了大運河淮安段幾百年的變遷。十年來,江蘇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尋脈運河,不斷豐富大運河文化。

  而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立“法”。申遺成功后,江蘇率先編制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出臺了江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1+1+6+11”規劃體系……創下了多項“第一”,形成了具有示范效應的“江蘇樣板”和“江蘇經驗”。

  致富河幸福河

  何處品江南?此處“最江南”

  江蘇揚州是大運河的原點城市,也是聯合申遺牽頭城市。

  2020年11月,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沿著親水步道一路察看,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

揚州三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p>

  曾經的揚州三灣古運河畔,兩岸聚集著農藥廠、皮革廠、水泥廠等80多家企業,水質、空氣、生態環境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如今這里風景秀麗,是網友們心中的熱門打卡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坐落其間。開館不到3年,該館已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累計接待線下觀眾830多萬人次。

  蘇州是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參與申遺的城市。

蘇州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強調,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面積約116公頃,已有2500多年歷史?!八懖⑿?、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江南水城風貌,是蘇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

  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搖一把蘇扇,聽一曲評彈;或泛舟河上,或漫步街巷。何處品江南?此處“最江南”。

  暢水運興文運

  運河安瀾百業興旺

  大運河蜿蜒3200公里,貫穿南北、連通古今。

  申遺成功十年來,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不斷取得新突破。2019年,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啟動,大運河入選;2022年4月28日,借助南水北調工程供水,京杭大運河實現近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浙東運河

  運河沿線35座城市發力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運河百景熠熠生輝,悠悠運河水帶動一座座城市煥發文明活力。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帶上的重要文物——近600歲的永通橋(八里橋)歷經幾年大修,恢復古樸風貌,橋面古條石重見天日;河南洛陽,隋唐大運河故道建成綿延48公里的洛浦公園,成為市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山東棗莊市臺兒莊,以文塑旅復建運河古城,不斷謀劃契合城市特質的靈動表達。浙江杭州的拱宸橋在2023年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以裸眼3D的形式躍然于運河之上,驚艷世界。

  交流互鑒

  向世界展示生機勃勃的中國

  中國大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基爾運河、曼徹斯特運河……大運河的“世界朋友圈”很大。

  為了講好中國大運河的故事,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2009年,揚州發起成立我國唯一運河領域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并連續舉辦十六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目前,會員已發展到206個,遍及五大洲。

  河南主動與海內外運河城市交流合作,舉辦相關論壇學術會議,打開外界認識河南、走進中國的新窗口,為講好大運河故事,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作出有益探索和實踐。

  而在近日,作為“你好!中國”——2024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系列活動之一,“運河之韻——江蘇省美術館版畫精品展”先后走進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向世界講述中國大運河人與河共生、共融、共興的故事。

大運河

  大運河,從歷史時光里的舳艫千里、漁火延綿,到現實圖景里的物阜民豐、水清岸綠、文脈流淌,運河兩岸,生機勃勃。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胡玉梅 裴詩語/文 錢念秋 趙杰 顧煒/攝影

【編輯:何穎】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