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互鑒 文化傳承發展開新局

足球必发指

1、“足球必发指”人物|人设崩塌?场均25+13+9反而成了全民公敌

2、“足球必发指”請問,如何能跟着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去旅行?

3、“足球必发指”新京报评刘士余投案:严管市场约束权力是一体两面

  中新社北京6月2日電 (曾玥 國璇)二里頭還原出3800多年前的文明印跡,良渚遺址為中華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實證依據,三星堆的文化瑰寶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而今,越來越多中國民眾已習慣走進博物館,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與延綿。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如是指出。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一年來,中國文化傳承發展呈現新氣象、開創新局面,不斷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寫就新注腳。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是其中例證。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博物館接待觀眾12.9億人次,創歷史新高;舉辦展覽4萬余個、教育活動38萬余場;全年新增備案博物館268家,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6833家。

  “‘博物館熱’展現了當代人民的生活美學?!敝袊嗣翊髮W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說,“到博物館去”成為社會風尚的背后,是中國民眾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

  融合之中,更顯守正創新之道。

  “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绷暯皆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強調。

  如今,人們用一部手機便可“云游”敦煌莫高窟,讓藏經洞里的碑文壁畫在指尖展露真顏;戴一副VR眼鏡,便能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馬俑近距離“對話”;玩一場博物館實景“劇本殺”,便可沉浸式探尋文物背后的故事與內涵……交互式、數字化、沉浸式體驗正讓豐富的文化遺產以全新樣態“活起來”。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正在不斷重塑人類的知識版圖和文明形態?!蔽錆h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文化遺產智能計算實驗室主任王曉光表示,在數智賦能理念指引下,一系列新興技術聚焦文化遺產數字化和智能化活化需要,為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重新定義文化傳承發展空間。

  當前,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一方面,推動文物資源數字化,加快完善文物大數據管理成為中國優化文物科技創新布局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一眾新型文化業態和消費場景應運而生,不斷延伸文化產業鏈。

  文化評論人士認為,中國正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在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中,堅持“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取姿態。

  金元浦表示,新時代文化傳承發展需要創造性地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辯證地處理好文化和科技、人文和經濟等關系,“文明成果與現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融合之中,更顯文明交流互鑒之姿。

  “人在草木間”,這是中國古人在造字時對“茶”的理解,也是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的真實寫照?!傲植韫采?、人地和諧”,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認為,這對當代世界具有重要啟示和示范作用。

  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數量達到57項,其中文化遺產39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這些數字反映了中國在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方面的堅定承諾和不懈努力?!甭摵蠂炭莆慕M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表示,中國每一處令人驚嘆的遺產,不僅展現了突出的、普遍性的精神文化價值,更重要在于展示了千百年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間如何交流對話。

  “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绷暯皆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指出。

  一年來,“文明相遇”的故事不斷續寫。當紫禁城“遇見”凡爾賽宮,約200件展品訴說著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佳話,跨越時空的“龍與百合花”見證了中法建交60周年新華章;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旁,吉美博物館今春以來先后映出祥龍、披上“中國紅裝”,中國單色釉瓷器展、中國明代金器展、唐代主題大型展覽正相繼在此亮相。

  “萬里之遙,不以為遠。文明之光,相互映照?!币患奈镒叱鰩旆?、走上展線,跨越傳統到現代、連接歷史和未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生動文化名片。(完) 【編輯:田博群】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