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輾轉!7根圓明園石柱回家

12849.cm查询金算盘

1、“12849.cm查询金算盘”国外桑巴女郎坚持健身,如今不仅力量强悍身材更饱满

2、“12849.cm查询金算盘”美国9岁男孩在家枪杀母亲姐姐辩称:他不坏是不懂事

3、“12849.cm查询金算盘”风吹肉小炒豆干加了一样东西很开胃

  10月13日,“最美的重逢——圓明園石柱回歸展暨2023北京公眾考古季開幕式活動”在北京圓明園舉行?;顒由?,圓明園7根石柱回歸祖國。歷經百年輾轉,幾經周折,7根石柱終于重新回歸祖國懷抱,成為繼原位于西洋樓海晏堂的馬首銅像后,又一批回歸原屬地的圓明園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圓明園西洋樓建筑以木質梁柱為基礎,通過用磚砌筑內墻,外部包以漢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體仿西方巴洛克風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設立石柱作為望柱或欄桿連接物使用,同時還具有裝飾的作用。兩側沒有雕花的石柱應為建筑上的聯排裝飾物,兩側飾有花瓶或花紋的石柱則用于樓梯或樓層平臺欄桿部分,花瓶的樣式則是配合欄桿形制雕刻而成。此次回歸的石柱共7件,均為漢白玉材質,通高約80—92cm,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較好,推測均來自西洋樓遺址區。這些石柱正面紋飾以西式番花、貝殼紋等西洋雕花為主,側面花瓶內花束則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蘭、荷花、菊花等中國傳統花卉為主,圭角卷云紋、開窗的海棠線雕刻方式等亦與中國古建望柱、欄板相同,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內涵。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在圓明園等皇家園囿大肆劫掠。在中國生活、工作的挪威人約翰·威廉·諾爾曼·蒙特(Johan Wilhelm Normann Munthe),對中國文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通過交易等多種渠道收集了諸多中國藝術品,包含繪畫、書籍、雕塑、金屬、瓷器、玉器、漆器、紡織品等,質量參差不齊,其中既有精品,也不乏贗品。

  1907年,蒙特訪問了位于挪威卑爾根的西挪威裝飾藝術博物館(The West Norway Museum of Decorative Art,科德博物館的前身之一),此后直至1935年去世,蒙特曾多次將其收集的藏品運往該館。1926年,蒙特試圖將一部分藏品賣給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以獲取資金支持他在卑爾根的中國收藏。但他最終只順利出售了部分藏品,其它藏品因此被滯留在美國,圓明園石柱也位列其中。1961年至1964年,佩特思—蒙特協會又將這批滯留的藏品捐贈給西挪威裝飾藝術博物館,供其收藏、展出。從此這些石柱便漂泊異鄉,陳列在挪威卑爾根的展廳里。

  2013年8月,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怒波先生在北歐參加活動時,由中國駐挪威前大使趙軍先生引薦,與挪威的科德博物館前館長愛蘭德(Erlend)結識,后應邀參觀了科德博物館。參觀過程中,他看到了圓明園石柱的展示,于是當即向愛蘭德館長表達了希望圓明園石柱能夠回家的愿望。經過科德博物館基金會與董事會的反復商議,科德博物館內部就石柱重歸故園一事,達成了一致意見。

  2013年12月,經過多次溝通,中坤集團、北京大學及科德博物館最終簽署了三方合作協議,約定將7根石柱運回中國,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協議約定:中坤集團為科德博物館提供專用于其館藏中國文物藝術品整理、保護研究以及展館修繕的資金支持;北京大學與科德博物館將建立長期學術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科德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的鑒定研究等相關工作。三方的合作旨在通過七根石柱的回歸,以及今后在文物整理和研究過程中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中挪文化溝通和交流,同時也是中挪友誼的生動見證。

  2018年4月,挪威文化部審核批準了科德博物館關于該批石柱文物的出境許可,同意將石柱歸還中國。

  2019年10月,為了便利該批石柱進境,實現石柱的最佳保護展示效果,國家文物局積極協調北京大學和中坤集團,推動將該批石柱存放在圓明園或其他具有文物進境免稅資格的博物館。

  2020年9月,為促成石柱盡快回到中國,北京大學委托中坤集團全權負責7根石柱的運輸及進關等工作。

  2023年3月,在科德博物館的支持下,中坤集團終于將該批石柱運離挪威卑爾根港口,通過海運的方式運回中國。

  2023年3月—6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推動,海關總署密切配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天津管理處、北京大學、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的多方共同努力下,7根石柱以“文物”名義順利入境。6月20日,7根總重超過2.6噸的石柱安全運抵北京,21日于圓明園完成文物點交入庫。

  2023年6月30日,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7件文物為漢白玉質地,工藝精湛,浮雕雕刻花卉、纏枝幾何紋飾,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因素。其質地、紋飾均可與現存圓明園西洋樓遺存的文物對照。該組文物保存較完整,略有風化痕跡,據工藝、紋飾和材質情況,可定為真品。該組文物原存于科德博物館,該博物館舊藏中有大批民國時期文物。原持有者于民國時期曾長期在中國工作,該組文物應為其在此時期獲得并流出中國?!?/p>

  圓明園管理處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與相關單位溝通配合,組織專家咨詢會,策劃圓明園石柱回歸展,醞釀開辟最上樓作為展覽空間,在圓明園博物館開館之際,與大眾見面。

  近年來,中國政府已經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促進了多批次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歸。在此次7根石柱回歸過程中,社會力量慷慨奉獻、主動作為,高等院校熱心支援、建言獻策,抓住海外收藏單位相向而行、釋放善意的有利契機,國家多部門統籌引領、保駕護航,保護機構盡心履職、勇于擔當。各方密切合作,歷經10年,最終促成石柱回到原屬地。這7根石柱也是繼馬首銅像之后又一批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為圓明園文物保護利用和博物館展覽展示譜寫了新的篇章,也為新時代社會力量投身流失文物返還工作創立了新模式,開辟了新路徑。 【編輯:錢姣姣】

發布于:北京市
厨房里的秘密